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可以宽恕,不能忘却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12-16 [来源]: [浏览次数]:

现在是12月14日的凌晨1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还是无法入眠。我始终没有忘记昨天是什么日子——南京大屠杀的公祭日。大概会有人说我又来开始矫情了,但我没办法忘记这段历史。没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人大概很难体会那种压抑感和每一步都让人心惊胆寒的感觉……

12月13日成为南京大屠杀的公祭日警醒着后人莫忘那一年的南京——梧桐花和梅花是赤色,秦淮河和长江是赤色,平均每12秒消失的一条人命是赤色……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铁锈的味道,夹杂着小孩子的啼哭和妇女的咒骂呜咽……古都金陵在短短几天从歌舞升平沦为人间地狱……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她叫张纯如,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高材生。家庭幸福,婚姻美满。死去的时候很年轻,只有36岁。如果她没有选择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她也许会一直幸福生活下去。也正是她让西方知道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除了被纳粹屠杀的百万犹太人、波兰人、苏联人、吉普赛人、德国人,还有日军在金陵这所古都犯下怎样的暴行。多亏了她。

知乎上曾有人问: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能用我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记忆来回答这个问题。入口处有几组雕塑,人物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但表情都痛苦狰狞,再现了那年冬天南京居民的绝望无助。进去后场馆前有一片开阔的空地,上面铺满了碎石子足有30万颗,每一颗都代表一个遇难者。和平大钟,十字架与碎石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绝望空间。进入场馆先是漆黑一片,蜡烛的光亮影影绰绰,墙上有花圈形状的电子屏幕不停地变换着当年遇难者的照片。往前走有一堵姓名墙,上面刻满了遇难者的姓名,有些甚至没有名字……一步步走入场馆墙上展示着那场灾难的照片血腥且充满了人性的丑恶,再向前有有个室内的万人坑,满满全是骸骨……不乏婴孩的骸骨……有很多老人带着孩子来看,有一个老人边看边抹眼泪,手抖的非常厉害,但是她一直紧紧的拽着小孙子,指指点点努力的讲给他听,可惜方言我一句听不懂。我想:可能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她惨痛的记忆,但为什么她不愿忘记?为什么还要告诉她的子孙?看那个老人的样子应该是反复来过这里多次了,非常的熟捻。走到这里,我没办法再走下去。那些画面一点点生动的回放在脑海里。只走了不到三分之一,我的答案有了,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但我们脚下踩的这块土地曾经历大屠杀,迄今为止,只过去了短短79年。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句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至少,在公祭日这天……

——秘书处 王俪錞